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的天!宁波有学校小升初面试题“押中”高考作文!第一个走出考场的他坦言数学很简单…

2017-06-07 浙江在线

终于考完最关键的两场考试。父母的关切写在脸上。无论怎样,当下给孩子最温暖的关怀是最重要的。有的家长将与孩子合影,庆祝孩子度过人生的重要时刻。


杭十四中高三6班的同学,第一个走出本考场,坦言数学很简单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e1319y5apaw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上午的语文考试已经结束,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今年高考作文题。宁波有学校小升初面试题“押中”高考作文,来看看怎么回事?


撞题!撞题!撞题!!


2017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: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

(点击链接可查看详细内容)


有位作家说,人要读三本大书,一本是“有字之书”,一本是“无字之书”,一本“心灵之书”,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?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。(自拟题目,写一篇800字的作文) 


今年蛟川书院小升初招生镇海区内面谈题,就是这道相似的口述题。网友还晒出了图片↓↓↓



“有字之书”“无字之书”“生活中的无字书”“心灵之书”,简直是一模一样啊!记者从蛟川书院证实,这道题确实是今年小升初的口试题目,由命题老师原创,并非选自资料。


学校王校长说:“确实有这个事,但只能说机缘巧合,完全是碰巧。”


对此,网友纷纷评论:“我没资格读初中,第一题就不会。”“考上了蛟川,清华北大还会远吗?”


这三本大书是什么?这句话是哪位作家说的?读完题目后,不少人脑海中冒出了几个问号。要解题,先溯源。记者第一时间查找了资料,为你解答“三本大书”的来龙去脉。


“三本大书”是谁说的?


说这句话的,是江苏如皋作家卢新华。


△作家卢新华


卢新华,作家,中国作协会员。出版发表过短篇小说《伤痕》、中篇小说《魔》《细节》等,一九八六年出版长篇小说《森林之梦》,二零零四年出版《紫禁女》,二零一零年出版《财富如水》、二零一三年出版《伤魂》。


卢新华曾从事过媒体行业。从他的经历可知,卢新华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。中学毕业后赴农村插队务农,1972年应征入伍,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,《文汇报》记者。1978年,年仅24岁的卢新华因发表《伤痕》而一举成名,当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。


卢新华为何要说“三本大书”?


卢新华之所以会归纳总结出“三本大书”,与他的成名作《伤痕》分不开关系。1978年8月11日,上海《文汇报》破例以整版篇幅,登出卢新华的短篇小说《伤痕》,他一夜成名,由此发端的“伤痕文学”也成为此后一个时期中国文坛的主流。


几年前,卢新华曾经写过一篇短文“论三本书主义”,发表于《人民日报》的副刊。为什么会想到写那样一篇文章?是有一种说法,说一些作家在一本书成名以后,就不再写了,从此躺在上面吃一辈子。


△作家卢新华


《伤痕》的确曾经给卢新华带来了许多的荣誉和光环。作为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,他在写作《伤痕》不到一年后,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,成为第四次文代会作家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代表,受到党和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。此后,又被推举为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……


《伤痕》问世并引起轰动后,有人私下对卢新华说:“你可是‘一篇短篇小说主义’呀。一篇《伤痕》,便开创了一个‘伤痕文学’流派,从此青史留名。”

但自己的文学道路和人生是否也就从此与《伤痕》共进退,这引起了卢新华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思考。最终,他从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了“读三本书,走归零路”。




“三本大书”究竟是什么?


对于这个问题,卢新华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解释:“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,而是三本大书。一本叫有字的书,一本叫无字的书,一本叫心灵的书。当然,也可以是一本叫‘书本知识’,一本叫‘自然与社会’,一本叫‘自己的心灵’。”


△作家卢新华


“三本大书”要怎么读?


卢新华曾提到,随着阅读的深入,他也渐渐地也体会到,“行万里路”“法乎自然”,其实也还是在读书,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,用眼、用脚、用心来阅读“自然和社会”这本无字的大书。这也是一本“实相之书”。


某种意义上,比较起前一本书,它对我们的生命会更为重要。人类的思考可以越来越深刻,越来越细致,越来越缜密,人类的书籍也可以堆集成一座座高山,但一旦没有了“自然和社会”作为人类思考的对象,人类所有的书籍必定会成为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


所以,“自然和社会”才是那本最原初的书,而一切“书本知识”只能是它的摹本或拷贝。


当然,读“自然和社会”这样的“无字之书”,最重要的还不是帮助我们写成有价值的“有字之书”,而是直接作用和帮助我们的人生。


此外,在读“书本知识”“自然和社会”这两本有字和无字的书之外,更重要的还要经常地、反复地、不间断地阅读“自己的心灵”。


卢新华说,这三本大书也不是可以割裂开来读的,我们读“书本知识”的时候,必定会联系到“自然和社会”,我们读“自然和社会”时,常常也需要通过读“书本知识”来对自己的人生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。


 

新闻多看点


《卢新华:何谓“三本书主义”?》刊登于2010年12月6日《人民日报》


△版面截图


↑上下滑动阅读原文↓

打从少年时代起,就曾不断地听人宣传和推崇“一本书主义”。那意思大约是,人生只要有一本成名作,便是获得一块敲门砖,足以敲开文途或宦途的大门,躺在上面吃喝一辈子了。所以,当年《伤痕》发表并引起轰动后,就曾有朋友半是戏谑半是羡慕地对我说:“你这可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义啊。”这话从客观上来讲似乎倒也不错,但那朋友肯定并不了解,随着年岁的增长,阅历的加深,我后来越发看重的倒是“三本书主义”。


何谓“三本书主义”?并不是我想写三本立身、立命、立言的书,以便获得三块“敲门砖”,去敲富贵腾达之门。而是觉得人生退一步从小处想,要做到不虚度,善始善终,全身而退 ,当读好“三本书”;而如果从大处着眼,起心动念自度度人,经国济世,就更得读好“三本书”了。


我所说的这“三本书”中的第一本“大书”,主要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“书本知识”。“三十而立”之前,我对这本“大书”最为情有独钟。尤其因为“文革”期间学业的荒废,思想的混淆,甫进复旦大学中文系,我便如饥似渴地找来古代和西方的各种典籍细加阅读。除一点点“啃吃”过《昭明文选》以及《战争与和平》等大部头著作外,还先后背诵过整本整本的唐诗、宋诗、宋词及元曲等,以为“补课”之举。


作为这种阅读的收获,我在鲁迅先生的《祝福》的影响下,曾写成了第一篇小说习作《伤痕》。同时,宋人严羽《沧浪诗话》中所言“学其上,仅得其中;学其中,斯为下矣”,“取法要高”,最高境界是“法乎自然”的话,也曾启发和鼓舞了我在而立之年后更好地去“行万里路”,花更大的气力去捧读“自然和社会”这第二本“大书”。


世间一切的“书本知识”,包括释迦牟尼、老子、孔子的书,以及马列、毛泽东的著作,归根结底还是前人或别人咀嚼过的“馒头”,是别的个体生命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下对“自然和社会”的领悟,虽然可以给我们以种种启示,但毕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“个体生命体验”。更何况,唯有“自然和社会”这本“大书”,才是宇宙间最原初的版本,一切“书本知识”充其量也只能是它的“摹本”。读书又岂能只读“摹本”而不努力捧读“原作”呢?


为此,我先是在1985年辞去记者的职务,下海经商;嗣后又远渡重洋,留学美国。其间,既踩过三轮车,当过书店经理,卖过废电缆,做过金融期货,也在赌场发过牌……


而在牌桌上,我不仅“阅牌”、“阅人”无数,还从那些固态的五颜六色的筹码上,逐渐领悟到“财富如水”的性质:“那一枚枚的筹码其实就是一滴滴的水,那一堆堆的筹码就是一汪汪的水,那一张张椭圆形的铺着绿丝绒的牌桌,则是一处处碧波荡漾的荷塘。


而偌大的赌场,俨然也就是一片财富的湖泊了”。由此进一步想到,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也正是围绕着一张张赌桌展开的: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是围坐在这一张张赌桌四周的玩家,土地、人口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财富是赌桌上常年流转不息的筹码,贪婪是赌桌上最难以平息和抑制的“汹涌暗潮”,战争是赌桌上最容易“召之即来,挥之不去”的“腥风血雨”……


而今,当我步入“知天命”之年纪后,于“书本知识”和“自然和社会”两本“大书”之外,更感到还有另一本“大书 ”值得自己去认真阅读,那便是“自己的心灵”。长时期以来,我们总习惯了用自己的双眼去向外部的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,却忽略了对“自己的心灵”这样一个可能更广阔、更丰富、更深刻的内在世界进行内省、反思和阅读。


一个仅仅醉心于外部世界的科技成果而不能经常“反躬自问”的人类,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也缺乏真实的幸福感受的人类。一个总是“随财波,逐物欲”,“人云我云”,而不能时时事事仔细阅读“自己的心灵”的人生,必定也会是一个短视的、焦虑的、放纵的、“残疾”的人生。


同样,一个家庭,一个企业,一个政党,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也是一样,对自己的文化传统,对自己走过的弯路,对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,如果不能深刻检讨、反省和忏悔,也很难有一个光明和美好的前途。所以,我几十年来——虽然还远远做得不够,总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努力耳提面命自己读好“自己的心灵”,以期能够抵制住权力的诱惑,金钱的腐蚀……


当然, “书本知识”、“自然和社会”、“自己的心灵”,这三本“大书”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存在着的,而是事相的“一体三面”,是互相影响,互相渗透,互相促进着的“三位一体”,必须给以整体的观照,融会贯通的理解,方能帮助我们对外在和内在的“大千世界” 一并“了然于心”。读“自己的心灵”,自然离不开前人或别人的“书本知识”的启发和“引路”,更离不开“行万里路”的经验、探索和研究。


而阅读“自己的心灵”的过程,更是检验我们所读的“书本知识”与“自然和社会”两本“大书”,有否真正消化并加以吸收的最佳途径,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去更有的放矢地阅读更多的好“书”,以便更快更好地打破、砸碎和超越知识和经验的智障,打通我们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,进而达到“天人合一”的至境。


为此,我信仰并热烈地宣传“三本书主义”,并愿以一生的努力去实践“三本书主义”!(卢新华)


希望同学们都能正确get到作家的用意,

或者有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!

同意的点亮下方大拇指吧~


大家都爱看

2017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: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


中共中央决定邹晓东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


为了29万浙江考生,这份重要提醒请您转发!


来源:浙江新闻客户端、宁波晚报、甬派、中国新闻网、光明讲坛微信公众号

责编:侯玮

见习编辑:冯晨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